漯河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法官带队来到市区海河小区一处房产,在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、小区物业工作人员、媒体人员的全程见证下,为该房产加装漯河市首个“电子封条”。
据了解,该房产所涉案件为一起标的额为250万元的借款纠纷案,2018年7月底市中级人民法院对王某在该小区的此处房产进行了查封。但之后被执行人王某一直下落不明,家属也拒不配合执行工作,致使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一直无法兑现。6月3日当天,市中级人民法院组织人员对该房产进行强制腾房,并加装电子封条,以备下一步采取强制执行措施。
在大家的共同见证下,公安民警联系的开锁人员打开了该房产的大门,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干警进入房内,对房内物品一一进行清点、登记后,在该房门处加装“电子封条”。
与传统的纸质封条不同,该“电子封条”整套系统外观呈长方形,上面的“封”字格外显眼,还配有摄像头、小电子屏、查封公告放置区、二维码等科技因素。据介绍,“电子封条”内置摄像头感应装置,可以对涉案房产进行监控,一旦被执行人或其他人员试图破坏、开启房间,“电子封条”便会自动播放法院的警告音视频,告知擅自破坏封条的法律后果,并自动摄影摄像,锁定证据,将信号传送到执法人员的手机终端。
该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一庭副庭长朱沛表示,相较于传统纸质封条,“电子封条”使用更方便、固定性极好,能够避免自然脱落或遭到人为损毁,利用科技因素实现了查封财产的智能化、可视化,是现代科技运用到司法实践中的有益尝试,是漯河市智慧法院建设的有益探索。下一步,他们将在该市执行查封工作中广泛推广应用电子封条,进一步提升执行权威,震慑失信被执行人,最大限度维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。
省人大代表胡亚萍全程见证了腾房、加装电子封条的过程,她表示,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全程既文明规范,又公开公正,充满科技因素的“电子封条”则有利于畅通相关人员和人民法院之间的沟通,有利于提高执行实效,她为此举点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