轻点鼠标,社区的电子台账按照模块分类、分层打开,一目了然。10月27日,常州所有社区都用上了先进的“电子台账”。这不,刚开完居民小组长会,清潭三社区王瑛书记就把内容输进了电脑并上网传输。
“社区是个筐,啥都往里装”,“上面千条线,下面一根针”是社区工作的生动写照。据不完全统计,常州的社区居委会目前共承担了计划生育、综合治理、社会保障等30多类100多项工作任务,全年工作任务中来自政府下派的占63%,自主开展的占17%,居民求助的占20%。
有多少部门条线下社区,就意味着要做多少本台账。在每个社区办公室的橱柜里,少的有几十本账簿,多的竟达300多本。
为给“小巷总理”减负,常州对部门工作进社区实行准入制,并根据“一线接入、集约管理”的原则建设信息化平台,告别手工台账。该平台将社区纷繁复杂的台账归并为社区基本概况、社区人员信息、社区各类单位、社区各类组织、社区各类活动、社区规章制度、社区各类报表等7个模块,使社区台账数量减少了90%以上。这个平台还具备数据交换功能,为政府相关部门之间、部门与社区、社区之间架起信息传输的桥梁,可以进行数据交换和共享,实现了社区事务“一站受理、一网协同”,信息采集“一次产生、多方使用”。目前,常州社区规章制度、活动台账、人员信息实现了完全共享,工作量减少了70%。 (朱华南 蔡炜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