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 |
首页 > |
|
 |
行业动态 |
|
|
投资尚无收成精伦电子困境待解 |
发布时间:2009/10/23 9:53:42 访问量:159
|
证券时报记者卢晓利
精伦电子在公用电话计费器行业的创业奇迹成就了其上市之路。当这个细分行业夕阳西下之时,如何再次复制这一奇迹?事实上,正是在这个问号主导之下,怀揣数亿募集资金的精伦电子几次投资失手,陷入了转型的困境。
梦碎公用通信
精伦电子发行上市之际,曾有媒体对其优秀业绩能不能持续提出质疑,但为什么会有此疑问,起因是精伦电子募集资金的主要投入方向———信息化公用通信终端的行业变局早在2001年就已显出先兆。
精伦电子在其招股说明书及对媒体的解释中认为,公用通信行业的前景广阔。事实上,公用通信终端行业在2001年的前几年的确吸引了众多资本进入。而2000年以后行业竞争迅速拉低了行业毛利率,且移动通信飞速发展的形势,已使固话行业危机显现,从2001年开始,已不断有资金从这个行业撤离。因而,2002年携巨额募集资金,唯一逆势而上的精伦电子顿成焦点。
在当时的采访中,证券时报记者在高管们的言谈中感到,精伦电子已经预见到了计费器领域的衰败趋势,而对信息化公用通信终端,公司寄予的愿望却不亚于在公用电话计费器领域的成功。毕竟,在计费器这个项目上,精伦电子也是个后来者,但抢走了这个行业的最后一桶金。同时,在IC电话机领域的强势也使公司没有预见到可能的风云突变。
通信行业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热点转换速度奇快,行业淘汰率非常高。当时,中国电信正在力推“小灵通”,开始向“移动”领域渗透。固定公用通信与个人移动通信的角力胜负未分,但趋势已现。现实是,移动通信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人们的预测和想象。
2003年上半年,精伦电子发出业绩预警:公话终端市场萎缩,产品毛利率急剧下降。两年后,精伦电子改变了部分募集资金投向,公用通信终端行业的梦想破灭。
鲍麦克斯柳暗花明
上海鲍麦克斯这个项目在精伦电子的招股书中即已提及,在 2002年3月17日的董事会上通过了投资决议。后来的信息披露细节显示,精伦电子以现金出资5000万元持65%股权、徐性怡等五位海归博士以无形资产作为出资持35%股权,公司主攻方向为电动缝纫机的电子控制系统。
在2002年6月29日召开的精伦电子股东大会上,这个已在董事会上通过了三个多月的项目,遭到罗剑峰和刘起滔两位股东的强烈质疑。他们对项目前景担忧,其理由之一是没有项目可行性报告。
上海鲍麦克斯的初期经营情况和罗刘两位股东预计的一样很不乐观。2005年以前,鲍麦克斯一直亏损;2006年突然出现转机,大幅盈利,连续两年盈利超千万元;但2008年销售收入较上年降幅近半,只有14万元利润。据公司高管解释,公司前期亏损是正常的,但公司市场情况确实很好,已占据了行业的制高点。2008年意外地受到金融危机冲击,但市场需求会随着经济信心的恢复而迅速好转,公司目前的出货量正在迅速回升。这个项目目前看是成功的。
跟风项目无功而返
2005年11月24日,精伦电子股东大会做出改变募集资金投向的决定,以7015万元募集资金转投税控收款机、二代居民身份证阅读机具两个项目。
精伦电子的税控机项目投入后不久即告暂停。精伦电子的解释是,精伦电子的产品性能上没话说,但这个项目的地方保护色彩过于浓厚,各地一下子冒出上百家企业竞争,已经没有市场机会。张学阳坦承:这确实是个失败的项目,给公司造成了很大损失,作为公司董事长他感到压力很大。
二代证项目至今还在存续,2008年,销售数量为1.4万台,今年虽有较大增长,但仍然无法实现规模盈利。一位精伦电子研发部的员工透露,精伦电子是国家认可的生产二代身份证读写器的十家公司之一,但过度竞争导致这一块的利润率有限。
2007年,精伦电子的GPS产品进入市场。这个产品似乎已经过热,能否成为公司的转型支柱?在记者日前与公司高管的交流中,他们认为,这不是公司的重要项目,因为公司有相关技术能力,这一块目前还有一点效益。公司面临非常困难的转型期,做一些这样的项目只是为了保证公司的基本运行。
精伦电子要走出困境还需要时间。
|
| |
|
|